找到相关内容62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定之种类

    过患,及有对治欲界诸恶之善寻伺。喜乐者,已获得所希求之色界初禅定境,内心喜悦,于喜乐未见过失,一切粗重(指身心不自在性)皆得远离,得广大轻安,身心调畅,有堪能性。此初禅具足五支:寻、伺(为取所缘)、喜(为受境界)、乐(为除粗重)、定(心一境性,为禅所依)。《瑜伽》卷十一中说,由断除五法、修满五法而证此定。所断五法者:(1)欲所引喜,于妙五欲,或见或闻,或曾领受,忆念欢喜。(2)欲所引忧,即于妙五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039498.html
  • 禅定修证系列之一——禅定之种类

    患,及有对治欲界诸恶之善寻伺。喜乐者,已获得所希求之色界初禅定境,内心喜悦,于喜乐未见过失,一切粗重(指身心不自在性)皆得远离,得广大轻安,身心调畅,有堪能性。此初禅具足五支:寻、伺(为取所缘)、喜(为受境界)、乐(为除粗重)、定(心一境性,为禅所依)。《瑜伽》卷十一中说,由断除五法、修满五法而证此定。所断五法者:(1)欲所引喜,于妙五欲,或见或闻,或曾领受,忆念欢喜。(2)欲所引忧,即于妙五欲若...

    如 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239666.html
  • 禅定修证之禅定种类

    (身恶、语恶),有寻有伺,于寻伺未见过患,及有对治欲界诸恶之善寻伺。喜乐者,已获得所希求之色界初禅定境,内心喜悦,于喜乐未见过失,一切粗重(指身心不自在性)皆得远离,得广大轻安,身心调畅,有堪能性。此初禅具足五支:寻、伺(为取所缘)、喜(为受境界)、乐(为除粗重)、定(心一境性,为禅所依)。《瑜伽》卷十一中说,由断除五法、修满五法而证此定。所断五法者:(1)欲所引喜,于妙五欲,或见或闻,或曾领受,...

    吴信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1141135.html
  • 禅定是什么

    见过患,及有对治欲界诸恶之善寻伺。喜乐者,已获得所希求之色界初禅定境,内心喜悦,于喜乐未见过失,一切粗重(指身心不自在性)皆得远离,得广大轻安,身心调畅,有堪能性。   此初禅具足五支:寻、伺(为取所缘)、喜(为受境界)、乐(为除粗重)、定(心一境性,为禅所依)。《瑜伽》卷十一中说,由断除五法、修满五法而证此定。   所断五法者:(1)欲所引喜,于妙五欲,或见或闻,或曾领受,忆念欢喜。(2)欲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667513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作意,又以意乐为先也。五解心乱,有五颂。颂曰:   谓外、内、邪缘、粗重、并作意,此乱心有五,与定者相逢。於彼住心缘,不静外散乱,掉皋心味著,内散乱应知,应识邪缘相,谓思亲族等,生二种我执,是名粗重...谓外、内、邪缘、粗重及作意。若心离应缘之境,旁骛余事,为外散乱。若起掉沈味著,为内散乱。若修定时,寻思乡里亲属等相,为邪缘散乱。若修定者由身心损益,而生我苦我乐分别,则失定力所获之身心轻安,为粗重散乱(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临济“四料简四照用”略论

    ,则我执何以附焉?  对于菩萨修道断除及制服二障的位次,《成唯识论》卷九有详细论述,归纳如下:一、分别二障的伏断。其现行,在资粮位渐(部分)伏,在加行位顿(全部)伏,其种子和粗重,都是初地断除,即见道位无间道断种子,解脱道断粗重。二、俱生二障的伏断。(一)俱生烦恼障。(1)与前六识相应:其现行,初地前加行位渐伏,初地顿伏,其种子,金刚喻定的无间道顿断;其粗重,十地中地地渐除,佛地永舍。(2)与第七...

    王荣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0161610.html
  • 身、受、心、法——四个察觉的对象(1)

    通常人如果烦恼很重,身体的行动也会受到影响,就是佛典中所说的“粗重”。粗重的行动,不只是容易造成一些伤害(例如时常碰撞到他人或东西,或常被文件割伤手指),对情形比较厉害的人而言,粗重本身就是一种不轻安,同时也就是一种苦。例如有人呼吸的声音很大,或一讲话就很大声,讲得很累,汗流满面,事实上以佛法看来,就是人未收敛身心而表现出烦恼粗重的现象。皆是该在身念处的修行中被觉照而超越的。  故修身念处的目标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2667727.html
  • 常自见己过

    反省忏悔,不清除大的心垢,他是无法与正法相应的。因为,多劫习染,足以障道,绝对会压抑一个人的正见和心灵的光芒。反省忏悔,就是去除大过,降伏粗重烦恼,渐渐与法相应。  对于正受发露的人,要想保任,如果不...过错,已经可以“言寡尤,行寡悔。”   就笔者的认识而言,修行的过程就是改过的过程,改过依据修行程度的不同,标准和要求也是不同的。  严重的过错,也就是粗重的烦恼,是与贪嗔痴等三毒结合在一起的,它的...

    湛 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4540078.html
  • 断除二障·解脱生死

    三障是:烦恼障,业障,报障。也即所谓惑,业,苦,这是粗重障碍方面说的。二障则是:烦恼障和所知障,这包含了微细的法执障碍,前者单就生死这方面而言,后者则属证真还灭这方面而言。 烦恼,也就是五阴炽盛的...覆、恼、嫉、悭、诳、诌、害、骄。 这些烦恼的来因,可以说是由「无明」「我执」而产生的。一切的生死苦患,无不是由我执而起烦恼、造业,而感受苦报的。 在行人功力湛深降伏了粗重烦恼,解除了我执之后,还会...

    妙灯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146228.html
  • 唯识三十颂及科判

     离二取相故无得不思议 是出世间智 舍二粗重故 便证得转依此即无漏界 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 大牟尼名法。 本颂内容,以一切法唯识所现。即以识有非空,境无非有为宗。先破小乘外道,继明唯识之理。 以...,犹未能伏灭。2、加行位:现前立少物,谓是唯识性,以有所得故,非实住唯识。3、通达位:若时於所缘,智都无所得,尔时住唯识,离二取相故。4、修习位:无得不思议,是出世间智,舍二粗重故,便证得转依。5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1453338.html